close

    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壇。我們在造訪北京的第二天來到天壇,這個宏偉的建築,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古代最初實行天地合祭,所以稱為天地壇。

     明朝嘉靖九年(1530年)實行四郊分祭制度後,分別在紫禁城的東西北方郊區建壇,分別天壇、地坛、朝日壇、夕月壇,而後又興建有祈谷壇、太歲壇 、先農壇、先蠶壇、社稷壇合稱京城九壇,白先生打趣的說難怪北京人愛吐痰,因為建了太多壇了,哈哈。不過現在的北京人已經文明多了比較不會隨地吐痰了。

PICT7727.jpg

 

     進入天壇的第一個感覺就是"大",天壇建築的主要設計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遼闊高遠,以表現“天”的至高無上。在佈局方面,內壇位於外壇的東邊,而圜丘壇和祈年壇也位於內壇的東面,這些都是為了增加西側的空曠感,使人從西邊的正門進入天壇後,就能獲得開闊的視野,以感受到上天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。

     古人的巧思真的很偉大。不過我們這次是從東邊進入,所以沒有體驗到這種感覺,真的很可惜。

天壇.JPG PICT7687.jpg

天壇被兩重壇牆分隔成內壇和外壇,形似「回」字兩重壇牆的南側轉角皆為直角,北側轉角皆為圓弧形,體現中國古代對天地的認識『天圓地方 』的宇宙觀。

PICT7697.jpgPICT7912.jpg

     天壇有一種平靜的氛圍,在參天古木的環繞中,鋪滿一地綠油油的草皮,靜謐的環境偶而傳來輕輕鳥鳴,在如此嚴寒的天氣裡,一切的一切都顯得不自然,我們彷彿來到另一個空間。不虧是天壇作為中國規模最大、倫理等級最高的古代祭祀地,如此有魄力的氣勢,都在提醒人們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天之壇,我帶著敬畏之意進入天壇,天壇送給我這個見面禮,一彎彩虹在清晨的陽光中對我微笑。

PICT7796.jpg

      在樹梢上結滿許多柿子, 古人對柿樹有很高評價,說它有七絕:一長壽,二多蔭,三無鳥巢,四無蟲蛀,五霜葉可玩,六嘉實,七葉肥大。 我想起了一個傳說朱元璋在顛沛流離時吃柿子充饑。後來他起義成功,看見當年的柿樹猶在,就下馬把龍袍披在樹上,封為“淩霜侯”,可能也因為如此,天壇之內才會有許多柿子樹,樹上有許多漂亮的大鳥,高興的吃著熟透的柿子,好美。

 PICT7693.jpg PICT7692.jpg

 


天壇公園的居民生活

 

  天壇自從被政府改為公園之後,就成為北京居民的主要活動場所之ㄧ,在連接神廚與祁年殿之間的長廊,已經被老人們佔據,他們在這裡下棋、打牌、唱歌跳舞,而內壇之外的廣場,也全被老人佔滿做運動。

PICT7695.jpg PICT7704.jpg

  更誇張的甚至有老人組成合唱團在祁年殿外唱歌,唱的很不錯,很快就擠滿為群眾。我們也停下腳步聽了一段,他們很專業有多段合聲,看起來組團不是一天兩天的,很棒!

PICT7792.jpg

長廊的老人專注的打牌,用心的享受人生歲月。

PICT7710.jpg

  穿越廣場的過程中,我看到了北京老人的創意,請看下面影片,你有發現北京人是怎麼打羽毛球的嗎?這樣的創舉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Orz

 

原來拿著兩個球拍,除了可以左右開攻之外,撿球方便也是老年人必備的,我也要再去買一組球拍來學習一下


宰牲亭奇遇記

  看著北京可愛的老人們在公園裡怡然自得的模樣,心情也好的很,就這樣走著走著,不知不覺的人煙越來越少,就再這一瞬間,有股涼意從心裡升上來,剛才的歡愉與溫暖瞬間消失,突然警覺到周圍完全沒有人了,突然白先生很快的拉著我的手,頭也不回的往南邊快步走去,到了外面才趕緊的跟我說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情。

PICT7703.jpg

  原來我們剛剛的位置就在宰牲亭門口,這個宰牲亭旁邊有一通道,這通道是一條曲尺形隧道,稱走牲路,是祭祀用的牲畜,通行專用的道路,通道門在西面,稱進牲門,亦稱鬼門關,意思是所有生命在進入此門後絕無生還,照片中我剛好是背對宰牲亭,這條長廊是牲畜被屠宰後立即趕往神廚的通道,是天壇陰氣最重的地方。

PICT7700.jpg

  至於當時為何要往南方走呢?白先生說:所有旅遊書都說宰牲亭南方的七星石是代表北斗七星。明嘉靖時,有道士稱祈年殿東南方空曠,不利於皇權的鞏固和皇帝的長壽。於是設置了象徵北斗七星的七塊青石。清朝時康熙皇帝認為七星石代表東嶽泰山七峰,而泰山是發源於故鄉的長白山,因此增設一顆小青石。

  白先生則是提出完全不同的一派說法,白先生從現場的氣場狀況分析,七星石之所以有八顆,其實是為了鎮煞,因為每年祭天都有成千上萬牲畜在此被宰殺,因此有獸魂作怪,明朝時設了七星石鎮煞,清朝時再加一顆變成八顆,而且在青石上雕刻山岳雲海,有山海鎮的意思。現代的屠宰場外面也都會設有獸魂碑,如此可見一般。而古代帝王因為這裡是祭天的場所,不方便說明,只好採取另外的說法,來解釋七星石的由來。我聽完這個說法,不禁佩服白先生的智慧,太厲害了。


龍鳳傳說~祁年殿

  從東門進入穿過內壇牆之後就 到達祈年殿,入口設有一個收費亭,如果你不是購買30RMB的聯票,這裡就需要再買一次票,也會比較貴,建議在大門直接買聯票,比較便宜也省麻煩。祈年殿 在天壇的北部,原名大祈殿,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。乾隆十六年(1751年)修繕後,改名為祈年殿。

PICT7718.jpg

  光緒十五年(1889年)毀於雷火,重建 後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.72公尺高38公尺的建築,鎏金的寶頂,搭配三層藍色琉璃瓦,層層收進直通天庭,搭配冬天的湛藍的天空,就這樣靜靜的看著它, 聽著自己激動的心跳聲,慢慢的讓心情平靜下來。

PICT7745.jpg

  看到墊內巨大的柱子了嗎?祈年殿內部有楠木柱二十八根,中央4根龍柱,象徵四季。中圈12根金柱,象徵十二個月。外層12根巨柱,象徵十二個時辰。中圈和外層相加,象徵二十四節氣。三層柱總共28根,象徵二十八宿。

PICT7755.jpg

  由於沒辦法進入祁年殿內拍照,我們兩個活寶看著地上的影子,高興的好像自己已經進到殿內,對著鏡頭比出勝利手勢。代表我們已經進入到殿內一遊。

PICT7747.jpg

  祁年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,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,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,真佩服古人的心思縝密,所有細節都注意到龍與鳳的搭配,相傳,這塊石頭上原來只有鳳紋,而殿頂藻井內只有雕龍,金龍會在夜裡飛下來找鳳石上的鳳凰交歡(真的是想像力豐富,龍鳳交歡耶!)這天晚上嘉靖皇帝來祭天,在石上跪拜行禮,金龍來不及飛回去,和石上的鳳凰一起被嘉靖皇帝壓進圓石裏面,再也無法出來,從此才變成一深一淺的龍鳳石。1889年祈年殿被雷火焚燒時,這塊龍鳳石被烈火熏燒了一個晝夜,石塊雖未被燒碎,但龍紋被燒成淺黑色,鳳紋被燒得模糊不清。
PICT7730.jpgPICT7778.jpg

  祁年殿的殿座也很有看頭,祈年殿下的三層漢白玉殿座,每一層都雕刻龍鳳雲花紋,最下層是雲,然後是鳳,第三層則是龍。看起來古代的皇帝都很大男人主義,一定要龍在上鳳在下。我喜歡鳳,所以找了最漂亮的鳳形排水口合照,白先生喜歡龍,所以跟這條龍拍了一張兄弟照。

PICT7732.jpgPICT7743.jpg

這是第二層的鳳形排水口,另外一張是第三層的石螭頭,我只能說排水口都這麼奢華,不簡單。

PICT7741.jpgPICT7740.jpg

登上祁年殿的台階上有三塊大石雕,第一塊也是雲山然後才是龍鳳,雖然已經殘破不堪,但是能夠想像它們當年的輝煌。

PICT7770.jpg

  祁年殿的東西配墊現在陳列著古代祭天的器具,其中有一個明朝皇帝祭天表,記載著每個皇帝在位年數與祭天次數,依照古禮每年都應祭天一次,不過看起來明朝的皇帝只有三個有遵守,自從嘉靖皇帝後就更少了,難怪後來會滅亡,皇帝的勤勞重要性可見一般。


神奇、神蹟、神秘~三神合一圜丘壇

  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,始建於嘉靖九年(1530年),你注意到了嗎?嘉靖皇帝已經出現第四次了,他可以說是最喜歡拜拜的皇帝了,先感謝嘉靖皇帝蓋了這麼多精美的建築,感恩。圜丘壇是三層的圓形平台,周圍設有漢白玉欄板。地面原來使用藍色琉璃磚,乾隆十四年(1749年)重建後改用艾葉青石鋪設。每層的欄杆頭都刻有雲龍紋。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做太陽石或者天心石,站在其上呼喊或敲擊,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,形成顯著的回音。

PICT7848.jpg

  圜丘壇週邊有兩重藍色琉璃瓦矮牆,稱隨牆,隨牆四面各有四柱三門白石欞星門一座。內隨為圓形,外隨為方形。這是要表達古人“天圓地方”的宇宙觀,在我們到達地壇後更是印證如此說法,因為整個地壇都是方形的結構,而且使用的數字都是地數

PICT7840.jpg

  古代中國將單數稱作陽數,雙數稱作陰數。在陽數中,數字9是“陽數之極”,表示天體的至高至大,叫作“天數”,白先生說:如此說來,九九重陽也可稱為天天重陽,九九開心也可看成天天開心,這是我今天聽到最冷的笑話。圜丘壇的所有建築都是 9或者9的倍數所構成。頂層圓形石板的外層是扇面形石塊,共有9層。最內一層有9塊石塊,而每往外一層就遞增9塊,中下層亦是如此。三層欄板的數量分別是72 塊、108塊和180塊,相加正好360塊。三層壇面的直徑總和為45丈,除了是9的倍數外,還暗含“九五之尊”的寓意。

PICT7841.jpg

  不過這串枯燥的數字裏面是大有涵意的,圜丘壇的設計和建造,既符合幾何原理,又合乎古代“天 數”;因為圜丘壇專用祭天,故只用“天數”, 不摻雜“地數”。天壇的建築特色主要表現在聲、力、美學的融合,從”億兆景從“的天心石不難看出。我們站在圜丘壇上層中央的圓心石上大聲喊話,四面八方竟然傳來相同的回音,跟書上所說的一模一樣。我們興奮的大叫,忘記還有人等著拍照。

PICT7850.jpg

  古代皇帝都會利用這些科學現象,當成是上天垂象,所以把它取名“天心石”和“億兆景從石” 的名字。意思是皇帝發出的命令,天下庶民都要絕對回應,否則就違背天心。現在聽來有點可笑,不過真的要佩服皇帝身邊的那些工匠巧思。

PICT7838.jpg

  1860年和1900年天壇先後被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洗劫。八國聯軍甚至還在圜丘壇上架設大炮,攻擊正陽門和紫禁城。中華民國成立後,除袁世凱登基外,天壇不再進行任何祭祀活動。看看白先生正在模仿八國聯軍想要偷搬漢白玉的古蹟。我快笑翻了。

PICT7779.jpgPICT7780.jpg

  殿外還有這一口叫做燔柴爐, 古代是以綠琉璃砌築的巨大圓形磚爐。祀天大典開始時,先置一刳淨牛犢於爐上,用松枝、葦把燔燒,以迎天神,稱“燔柴迎帝神”。祀典禮成,皇天上帝神案上所 列一應供品和祝帛均恭運爐內焚化,皇帝也需一旁恭立、目視,稱“望燎”。因為外觀已經被翻修過,所以我只拍攝燔柴爐的內部,我在想這麼多貢禮怎麼燒,旁邊還有很多焚火的大燎爐。

壇周還有鐵燎爐12個,位於燔爐前一排8座、壇東西面隨牆門內左右各列1座。是祭祀時焚燒松柏 枝、松花、松塔的器具。

PICT7829.jpgPICT7827.jpg

  望燈檯位於壇西南面,臺上豎長杆稱望燈杆,高懸大燈籠稱望燈,因祭天都在黎明前舉行,此燈用以照明。也用來提醒全城的居民,現在要祭天了不能發出聲音,要保持肅靜。本來望燈有三座,但是袁世凱在天壇稱帝的時候,將其中的兩座砍斷,要告訴天下人自己才是獨一無二的皇帝。這真的是大頭症發作,難怪袁世凱又被稱為袁大頭。


優美神道上的午餐約會

  看到我們的午餐了嗎?有沒有 覺得很熟悉呢?沒錯啦!我們的午餐跟昨天長城的午餐一模一樣,都是波卡加吐司麵包,然後配上一壺熱呼呼的阿里山春茶,我們這麼做是有道理的,因為在景區一待就 是一天,不可能再走出來用餐,玩半天又不夠,所以我們都會帶著簡單的午餐在景區內吃,這樣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,那就是午餐省的錢,晚餐就可以盡情吃大 餐,像今天晚上就要去超有名的東來順涮羊肉。

PICT7871.jpg 

  這就是我們午餐的地方,在天壇公園內午餐可以說是方常方便愜意的,溫暖的陽光,清新的空氣,乾淨整齊的步道,讓我們的午餐增添十分美味。吃著麵包,忽然覺得自己在拍韓劇。

PICT7869.jpg

  美美的大道,繽紛落葉,我們還沒吃完午餐,就已經忍不住滾到地上拍照,我們一慣的風格,就是大剌剌坐在道路中央,從容的拍照片留念,小朋友要學哦!

PICT7868.jpgPICT7874.jpg

 


皇帝祭天行宮~齋宮

  齋宮在西天門內,是皇帝在祭祀前的沐浴齋戒之所。宮殿面向東,占地約一萬坪,大概是我家的300倍,週邊有城壕環繞,內部房屋總共60多間大概是我家的20倍,真是太奢侈。這個齋宮讓我想起邱淑珍的一部慈禧秘密生活,當年慈禧就是在這個齋宮內讓皇帝破功,讓中國從此沉淪,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,但是這齋宮讓我印象很深刻。

PICT7890.jpg

  由於殿內沒有任何的梁枋木柱,因此也被稱作無梁殿。殿門前的月臺上有兩座石亭,左為齋戒銅人亭(相傳是仿唐代魏徵像鑄造的)銅人手持齋戒牌,目的是要警惕皇帝的作為、右為時辰牌位亭,目的就是。東北角的鐘樓內高懸著明成祖永樂帝在位時制造的一口太和鐘,皇帝祭天時,從齋宮起駕,開始鳴鐘,到皇帝登上圜丘壇,鐘聲即止。祭祀典禮結束時鐘聲再起,宏亮的鐘聲為祭祖典禮大壯聲威。
PICT7884.jpg

  齋宮外圍有兩重“禦溝”,四周以回廊163間環繞。因為是皇帝要待很多天的地方,所以安全都不馬虎,看看這護城河有多深多寬啊!皇帝真的都很怕死,厲害了。

PICT7893.jpgPICT7891.jpg

  神樂署在西天門外,是專門用來培訓祭祀樂舞人員的機構,俗稱天壇道院。內有三進院落,前殿面闊五間,用於排演,後殿面闊七間,供奉神祗。兩旁的東西跨院內還有不少從屬建築。

PICT7887.jpg

  整個天壇的草地是我最讚賞的地方,雖然已經是深秋,不過公園內依舊綠草如茵,好像綠色地毯,真想上去滾一滾,不過園內部能踩草皮,所以只能看著這片美麗的草地流口水。

 

 


 

中國的圓形劇場~皇穹宇

  皇穹宇,祭天時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這裏。它始建於嘉靖九年(1530年),初名泰神殿,十七年(1538年)起改稱皇穹宇。乾隆十七年(1752年)重修,跟祁年殿一樣用藍色琉璃瓦鋪設屋頂,象徵藍天。由八根金柱和八根簷柱共同支撐起一個巨大的殿頂,裡面供奉有“皇天上帝”牌位,左右配殿內有皇帝祖先的神牌。比起祁年殿小多了,但是還是吸引滿滿人朝前來朝聖,主要是因為迴音璧。

PICT7806.jpg
  皇穹宇被一座圓形圍牆環繞,牆壁內側由磨磚對縫砌成,牆面平整光潔,在古代能由手工砌成如此真圓的圍牆,以現代工藝都很難達到,也因為如此真圓所以能有規則地傳遞聲波,而且回音悠長,故稱“回音壁”。在皇穹宇殿前的石板路上,有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。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 礙物的情況下,站立於第一塊石板上擊掌,可聽到回音一聲;於第二塊石板上擊掌,可聽到回音兩聲;於第三塊石板上擊掌,可聽到回音三聲。由於現場人群太多,所以我們沒有實際驗證過這傳聞。

PICT7813.jpg

  皇穹宇外面種滿參天古樹,深秋的落葉,灑落在細心呵護的草地上,形成強烈的黃綠對比,在古樹的點綴下,更顯得生意盎然,有一種聖潔的氣氛。

PICT7799.jpg

PICT7855.jpg

  天壇內的廁所也非等閒之輩,都是四星級的公廁,裡面有放暖氣,並且提供熱水。在這麼冷的天氣之下,實在是很好的避風港。

PICT7853.jpg


神之花園~月季園

  繞了五個小時,在下午兩點左右來到月季園,滿園的銀杏樹落葉已經將綠色的草地染成深黃色,我喜歡銀杏葉在秋天繽紛落下的感覺,天壇公園的月季園有600多個品種,是我國最大的月季花園之一。公園內還有3800余棵古柏,非常的美。

PICT7907.jpg PICT7904.jpg    

  走出月季花園之後柳暗花明又一村,整片黃橙橙的秋景,忽然變成一大條綠色隧道,我實在佩服天壇的園丁,能夠把有故宮四倍大的天壇照顧的這麼漂亮。

     PICT7895.jpg

  由於天壇內有接近四千顆的松柏,所以也是鳥內的天堂,因此在未受到保護的屋簷都會有鳥類築巢,為了避免如此珍貴的建築被小鳥破壞,都會在屋簷用網子完全覆蓋住,這樣的防護很重要,因為鳥類是很重要的古蹟破壞者,像埃及的人面獅身像就已經被鳥類破壞的體無完膚。

PICT7789.jpg


殘破不堪~騙錢的地壇

  下午三點搭乘地鐵在雍和宮下車,步行約三分鐘就可以到地壇,要進入地壇之前我發現奇怪的現象,票價居然只要RMB兩元,心中有了不祥的預兆,想著要看完天地雙壇的天圓地方概念,硬著頭皮進去了。

PICT7986.jpg

  地壇果然全部都是方的,大門是方的,爐子也是方的,方澤壇是地壇的主體建築,北向,是磚石結構的兩層方台。有水池環繞,因池名方澤而稱之。方澤壇下層有四個石座,是祭祀時安放岳、鎮、海、瀆神位之處,壇外一樣設有望燈臺和燎爐。

PICT7988.jpg  

  想要進入方澤壇必須要再收費5元,我想說既然都進來的,不進去看看怎麼可以,沒想到!!! 一進去之後馬上後悔,所謂方澤壇就是一片大廣場,中間檯面放置一口方鼎,如此而已。現場一片混亂,施工中的場地還要收費進來看,根本不值得,尤其看完天壇的宏偉,再到地壇來看就覺得小氣了,失望!

PICT7989.jpg

  帶著失望的心情走出地壇,隨即想到晚餐就要去吃大名鼎鼎的東來順涮羊肉,不禁口水直流,馬上精神為之ㄧ振,走,出發去東來順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rspai 的頭像
    mrspai

    Iris & Brian 的地球旅圖

    mrs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