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天上午要到懸空寺,
這個與比薩斜塔同時入選《時代周刊》世界十大不穩定建築的寺廟,
對於懼高的我還是太刺激,於是我帶著忐忑不安出發了.
車子離開大同進入鄉村,讓心情輕鬆許多,
看到寬廣的田園都會讓我興奮.
好景不常,一進入山區運煤的大卡車跟轎車全部擠在鄉間小道
加上正在修築拓寬公路讓這條路極度惡劣,
只見到麵包車跟小車無所不用其極地超車,
而卡車則懶洋洋的龜爬在路中間,
原本白先生還想安全第一慢慢開,但是卡車實在多到誇張,
如果不一一超越,到達懸空寺可能已經晚上了.
於是男人的熱血終於還是沸騰了,
白先生超的輕鬆愜意,我在旁邊看得膽顫心驚
極差的路面揚起厚重的灰塵,到最後完全分不清楚車道
大家各憑本事在這全長80公里的路上,超來超去.
最後藤原拓白在北嶽衡山的上坡道,沿路大概超越了200台大卡車,
創下北嶽衡山的上坡道最快速的傳說,
而且車廂的豆腐都沒破,水杯的水一滴都沒灑出來.
XD….以為在拍頭文字D嗎?
拜藤原拓白之賜,我們在10點左右就到達懸空寺,
因為比預定時間早到了,
所以我們有"充足"的時間可以待在嚇死人的懸空寺,
我覺得這是白先生設計的巨大的陰謀…
白先生興高采烈的跑去買票,130RMB/人
懸空寺建造在渾源懸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岩峭壁上。
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(公元491年)。 唐開元二十三年(735年),
李白遊覽懸空寺後,在岩壁上書寫了「壯觀」二字。
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,距大同市約65公里。
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,是中國僅存的佛、道、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。
懸空寺原來叫「玄空閣」,
「玄」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,
「空」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,後來改名為「懸空寺」,
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,
在漢語中,「懸」與「玄」同音,因此得名。
從購票處步行前往懸空寺大約要10分鐘,
一路上都是可以拍到完整懸空寺的好角度.
最後還有大約12層樓高的階梯,爬上來就能進入懸空寺
懸空寺距地面高約60米,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,
因歷年河床淤積,現僅剩58米。
懸空寺整個寺院,上載危崖,下臨深谷,背岩依龕,寺門向南,以西為正。
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,依照力學原理,半插橫樑為基,巧借岩石暗托,
樑柱上下一體,廊欄左右緊聯。
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。懸空寺的六座主殿閣之間都用木製樓梯相連。
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“奇、懸、巧”三個字。
奇——遠望懸空寺,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,
鑲嵌在萬仞峭壁間,近看懸空寺,大有淩空欲飛之勢。
懸——全寺共有殿閣40間,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,
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。據說在懸空寺建成時,沒有這些木樁,
人們看見懸空寺似乎沒有任何支撐,害怕走上去寺會掉下來,
為了讓人們放心,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,
所以有人用"懸空寺,半天高,三根馬尾空中吊"來形容懸空寺。
巧——體現在建寺時因地制宜,
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態佈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,
將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佈局、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,
山門、鐘鼓樓、大殿、配殿等都有,設計非常精巧。
明崇禎六年(1633年),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懸空寺,並在《徐霞客遊記》中有生動的描寫;「西崖之半,層樓高懸,曲榭斜倚,望之如蜃吐重台者,懸空寺也。五台北壑,亦有懸空寺,擬此未能具體。仰之神飛,鼓勇獨登、入則樓閣高下,檻路屆曲,崖既矗削,為天下巨觀。而寺之點綴,兼能盡勝,依岩結構,而不為岩石累者僅此。而增寮位置適序,凡客坐禪龕,明窗暖榻,尋丈之間,肅然中雅。
寺內塑像很多,但這些塑像的特殊之處在懸空寺的三教殿內,
儒、道、釋的三位代表人物孔子、老子、釋迦牟尼的塑像共居一室,
中國像這樣三教始祖同居一室的情況非常罕見。
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,分散中有聯絡,
曲折回環,虛實相生,小巧玲瓏,空間豐富,
層次多變,小中見大,不覺為彈丸之地,
佈局緊湊,錯落相依,其佈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,
左右對稱,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,
均依崖壁凹凸,審形度勢,順其自然,淩空而構,
看上去,層疊錯落,變化微妙,
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。
踩在15層樓高,而且有數百年歷史的木製棧道上,
我實在不明白這個男人怎麼可以不發抖的拍照.
大家有沒有發現這裡沒有半張IRIS的照片.
在這裡跟IRIS的粉絲說聲對不起,由於懸空寺太恐怖,
導致IRIS的表情都是極度驚恐狀,因此該批照片全部封存不公開
在懸空寺上上下下,有時候是在屋簷上,
忽而又變成在地板下,空間感完全錯亂.
真難以想像這是一座千年寺廟.
有很多旅行社都會建議懸空寺在外面看看宏觀的外觀就夠了,
可以免去了買票的開銷和排隊爬樓的辛苦
導遊也都會把遊客送到山下然後在山下講解完就讓遊客自己上去,
在親自登上懸空寺之後,我認為一定要爬上去看看,
才能充分的體會到“奇、懸、巧”三絕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