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從懸空寺到五台山大約只有130公里,不過山路崎嶇卻要走三個多小時,

還好這130公里的路程意外地帶來130分的驚喜,

讓最棒的回憶都在旅程中,因為…

IMG_2777.JPG

這一路上都是羊,

我最喜歡被羊擋路了,真是”好羊要擋路”

IMG_2776.JPG

滿山坡的小白點都是羊

IMG_2763.JPG 

除了羊還有馬,這是”好馬要擋路”

哇~這隻馬的”陰莖”(請容許我用學術名詞)會不會太巨大了XD…

IMG_2770.JPG

還有貨車疊疊樂,搖搖晃晃地在山路上.

照片 770.jpg

這時候遠方的山谷裡一陣狂風大作,

我們車子停下看看發生什麼事,

剎那間兩個龍捲風由天而降,

IMG_2754.JPG

好壯觀的龍捲風,想不到在山谷間也能看到龍捲風,

大約十分鐘後龍捲風自然消失.

 IMG_2751.JPG IMG_2755.JPG

離五台山大約剩下20公里,已經來到海拔一千多公尺高的山脊,

遠方飄來一陣烏雲,山區的午後雷陣雨要來了

照片 809.jpg 

下雨的方向在正南方,就是我們的目的地【五台山】。

希望到的時候雨已經停了。

照片 800.jpg        

由於一路上都沒有車,加上山路異常陡峭崎嶇,有點擔心是不是走錯路了

直到這塊牌子出現,說明我們已經進入五台山,雖然牌子歪了…

  照片 808.jpg

五臺山現存寺院共47處。2009年6月26日正式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
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,為文殊菩薩的道場。

由東台望海峰、南台錦繡峰、中台翠岩峰、西台掛月峰、北台葉斗峰組成,

名氣這麼大的山,門票肯定超貴168RMB,還強制加買環保車票50RMB

結果這環保車一次都沒搭到,擺明搶錢。

照片 811.jpg照片 810.jpg

進入五台山後先到飯店Check in,我們住的是【新京倫匯賓樓】,

這是北京很有名的連鎖旅店,以服務好聞名。

照片 815.jpg照片 814.jpg

就在白先生辦理入住時,飯店服務人員很熱心的為我們介紹景點,

講得很詳細,而且可以感覺到她是真心想讓遊客擁有好的體驗

超讚~

照片 817.jpg

房間也很乾淨,而且窗外就是小河。

照片 823.jpg照片 813.jpg 

放好行李後出發前往今天要造訪的南山寺及龍泉寺

南山寺

我們開車沿登山古道盤桓而上,從南山寺後門進入。

穿過玲瓏地天照壁就進入大雄寶殿所在四合大院,

這是南山寺主院,坐北朝南彩繪一新的大雄寶殿內有精美塑像和雕像。

大殿主供釋迦牟尼佛,兩旁站立者為阿南和迦葉兩大弟子。

佛壇前正中是文殊騎獅石像,右側為木雕普賢菩薩,

左邊為石雕送子觀音,殿兩壁是十八羅漢。

_MG_2799.JPG

南山寺始建於元朝,整個寺院共7層,

下三層名為極樂寺,中間一層名為善德堂,上三層稱作佑國寺。

南山寺最著名的有大雄寶殿的觀音雕像堪稱五臺山一絕

及傳說中的慈禧禦匾:真如自在

_MG_2791.JPG

慈禧禦匾:真如自在

大 雄寶殿內懸掛著一塊牌匾,上書“真如自在”四個字,上款是“慈禧皇太后御筆恩賜”,下款為“大清光緒十八年穀旦”,中上方有禦印“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”, 筆力剛健,頗具功力。五臺山各大寺廟之內,歷代皇帝所賜牌匾甚多,並不罕見,可慈禧這塊牌匾因牽動著一段傳奇故事,所以就分外被人看重。

2009101209131350893_MG_2786.JPG

大鐘樓兼作山門,順門洞兩側小洞的28級臺階登上木樓,

樓上四周圍以石欄,圍欄上刻各種花草樹木,雕工純熟。

憑欄遠望,清水河谷的風光,中台、北台、南台的雄姿可盡收眼底。

照片 828.jpg

龍泉寺

位於五臺山台懷鎮南5公里九龍崗山腰,故又俗名九龍崗。

龍泉寺原為楊家將家廟,寺旁有泉曰龍泉,寺由此而得名。

始建于宋代,民國初期重建。現存影壁,台級,牌坊和三座院落。

_MG_2825.JPG

影壁中間鑲嵌有一石雕刻,

文殊騎獅居中,人物花卉滿布四周,構圖嚴謹,神情逼真。

_MG_2817.JPG

向北登108級臺階即達山門,登這108級臺階不回頭

則可拋去人間108煩惱,為此我們一口氣登頂。

IMG_2801.JPG

登頂後可見山門前漢白玉石獅一對,小拱橋一座,石牌坊一座,雕工極佳。

其中石牌坊最引人注目,

從基石,抱柱,斜戧,額枋,斗拱到瓦頂,脊獸,無一不是精美雕細刻,

人獸,花卉,流雲,山水等分佈殿內,玲瓏剔透,它共有三門六柱,

呈“一”字形,整體雄偉壯觀,巧奪天工,據說是由工匠耗時六年才建成。

 _MG_2824.JPG_MG_2822.JPG

牌坊上刻有89條蛟龍,鱗爪俱現,神態逼真;人物表情栩栩如生。

照片 836.jpg照片 832.jpg   

寺內三座院落橫向排列,相互串通,又各有山門,自成風格。

東院為殿院,依地勢分前後兩進,

除山門外,中線上還有佛殿兩座,廂房配殿,彩繪房和獻亭,曲廊環繞。

_MG_2808.JPG

其中普濟禪師塔雕尤為精緻。

_MG_2812.JPG

距龍泉寺西北裏許的山坡,有一座楊業的瘞骨塔,六角,、三級,高約10米。

傳說楊業死後,五郎將其屍骨葬此,並建塔紀念。

宋太宗後來追封楊業為楊令公,故後人稱此塔為令公塔。

 IMG_2800.JPG_MG_2959.JPG

_MG_2809.JPG 

離開龍泉寺已經下午六點了,

我們到大街上找一家看起來乾淨且散客較多的店用餐。

照片 928.jpg

原本以為在五台山用餐會很貴,事實上一點都不會,

反而比蘇州便宜多了,而且份量都很巨大。

照片 927.jpg照片 926.jpg

 照片 925.jpg照片 924.jpg 

麵很有嚼勁,味道也很好。餃子也很飽滿多汁,羊肉也夠味.

吃完後才想到在佛教聖地應該要茹素,真是歹勢~

沒關係,明天中午再來一次吧!

照片 929.jpg

隔天一早五點出發前往黛螺頂,這樣就能避開人群.

果然,一早遊客極少,攤販跟乞丐就比遊客多,

有一個虔誠的僧人三步一叩首的登頂朝聖。

_MG_2828.JPG

黛螺頂垂直高度只有400公尺。比 101大樓還高很多,

登頂的道路名為“大智路”。全長108米,

全部用五臺山青石鋪成,共有1080級臺階.

據說爬登大智路可以消弭人生108煩惱.

大智路的歇腳點景觀都相當好,可以俯覽整個台懷寺廟群。

_MG_2829.JPG

對了,為什麼叫大智路呢?

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。文殊菩薩在諸菩薩中智慧第一,

故又稱“大智”文殊。大智路由此而得名。

_MG_2901.JPG

還有為什麼要做成1080階呢?

1080級臺階是“十界”各有“百八”之意。

十界,也稱六凡四聖。佛教將佛與眾生分為10大類,總稱為十界。

十界各有“百八”,合起來就是1080,其中包括“百八煩惱”。

光想到有這麼多種煩惱就覺得恐怖,我還是乖乖爬階梯看能不能少一點煩惱。

_MG_2843.JPG      

由於我們邊走邊拍照,結果這位僧人邊走邊叩首還比我們快登頂。    

照片 857.jpg 

登頂之後就看到了黛螺頂的牌樓,石獅和山門了。

_MG_2854.JPG

山頂寺宇的山門和牌樓圍在樹木之中,常有雲霧繚繞。

小山形如大螺,盛夏草木萋萋,呈一片黛青,故山頂寺宇名為大螺頂,

又稱黛螺頂。黛螺頂亦名大螺頂,又名青峰,古寺名叫佛頂庵。

登頂時寺廟還沒開始售票,因此我們在山門看天空雲彩的變化。

_MG_2856.JPG

大約10分鐘後,有售票僧人來開門售票

照片 879.jpg

終於買到票準備進寺“小朝台”

黛螺頂寺廟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(1465--1487),萬曆年間重修。

清乾隆十五年(1750),改名大螺頂,

至乾隆五十一年(1786),才更名為黛螺頂。

   照片 874.jpg

傳 說乾隆屢欲朝拜五台文殊,終因風大路險,沒能如願,遂欲摹擬五座台頂的五方文殊,總塑於此,以便朝會者到此參拜。黛螺項就是人們所說的“小朝台”之處。五 座台項各有一尊文殊菩薩法像,人們轉遍五座台項,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薩,叫“大朝台”。黛螺頂把五座台頂文殊菩薩的五種法像集中塑在一起,來到這裏也就等於 上了五座台項,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薩,所以就叫“小朝台”。所以人們常說:“不登黛螺頂,不算朝台人。”

_MG_2871.JPG 

天王殿一做二用,既是寺院中軸線上的第一重大殿,

又是該寺的山門,故也稱山門殿。該殿坐東向西,面寬三間,單簷硬山頂,

殿內塑有四大天王。天王殿兩側有鐘鼓。

照片 872.jpg

旃檀殿前長有一松一柏,松在北端,柏在南端,圍粗均在九尺左右,

即是乾隆詩中所稱的“階下千年不老松”。

松柏樹高大直立,無有彎曲,望去有如戟指藍天,為寺宇生色不少。

“無窮松韻清雙耳,不盡雲山豁兩眸。

IMG_2877.JPG

五方文殊殿,面寬五間,單簷歇山頂,四出廊,為中軸線上第三重大殿。

殿壇上方供五方文殊像,從南到北依次為:

東台聰明文殊,北台無垢文殊。中台孺童文殊,南台智慧文殊,西台獅子吼文殊。

_MG_2861.JPG

走進黛螺頂五方文殊殿朝拜,就等於登遍了五座台頂朝拜五方文殊一樣,也叫“朝台”。

略有不同的是,親登五座台頂,朝拜五方文殊,叫大朝台。

而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頂朝拜的,到黛螺頂五方文殊殿朝拜,稱為“小朝台”。

照片 883.jpg

小朝台的盛譽聞名遐邇。大殿前立的石碑,就是清乾隆禦制碑,

石碑背面的乾隆親筆題詩,其字跡的結構豐滿圓潤,筆法剛勁流暢,

堪稱書法藝術珍品。

 _MG_2869.JPG  

黛螺頂遠眺

”站在這裏極目遠望,但見南台、中台、北台橫出天際,

與寺院背靠著的東台綿連在一起,像是天然大屏障,圍護著台懷腹地的寺廟建築群。

俯瞰台懷,又見殿宇鱗次,樓閣崢嶸,佛塔對峙,石階層疊,

琉璃瓦反射著金光,紅圍牆一道又一道,呈現出一派佛國風光。 照片 866.jpg

“小朝台”後走出寺門才發現外面已經熱鬧起來,攤販們如雨後春筍冒出來。

有趣的是這些攤販都把這些商品藏在圍牆外面,

早上空手上山,然後把商品放到圍牆上就可以做生意了。

IMG_2880.JPG  IMG_2878.JPG  

為了保持體力,我們坐纜車下山,

順便一覽整個台懷鎮寺廟群。

IMG_2882.JPG

後來才知道登黛螺頂有四種方法:

步行、坐纜車、坐轎子、騎馬,由於台階太陡太高後面兩種危險性較高。

照片 886.jpg_MG_2899.JPG

 小朝台之後,回飯店吃早餐,然後繼續五台山的進香之旅。

 

黛螺頂小朝台後,回飯店吃完豐盛的早餐,

 

接下來就要進入台懷鎮的密集的寺廟群,

 

我們首先來到殊像寺。據說該廟喇嘛皆為滿族,故清廷稱此廟為家廟。

 

_MG_2931.JPG

 

傳說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獅子溝。因此傳說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薩轉世。

 

乾隆三十九年(1774年),弘曆特命內務府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廟

 

閣內石制須彌座上有高11.6米的木雕文殊菩薩騎獅像,就是是按乾隆容貌塑造。

 

85照片 897.jpg

 

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,

 

弘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—殊像寺進香,

 

見文殊妙相莊嚴,令人起敬“默識其像以歸”。

 

照片 890.jpg

 

佛經中釋迦有“東方主尊菩薩是文殊,有時現比丘像,

 

有時現國王像”預言。而“文殊”又譯“曼殊”,“曼殊”與“滿洲”音

 

所以西藏達賴喇嘛進丹書時,稱清朝皇帝為“曼殊師利大皇帝”。照片 896.jpg    

 

  

 

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五爺廟

 

五爺廟創建于明代,重修於清代,現時殿宇多為清代所建。

 

最具特色的是在中央供俸了龍王。

 

看看朝拜的信徒滿到外面來,就知道香火有多旺了。很像台灣的大甲鎮瀾宮。

 

_MG_2950.JPG

 

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,而五臺山為什麼要修龍王殿呢?

 

傳 說文殊菩薩向東海龍王巧借歇龍石的神話。很久以前,五臺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,而是酷熱難熬,當地百姓深受其苦,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 龍王那裏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,從此五臺山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,成為避暑勝地。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,當他們發現 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臺山後,便尾隨而來大鬧五臺山,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,要討回清涼石。但文殊菩薩畢竟法力無邊,很快就降服了五位 小龍王,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台頂。這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,專管五臺山的耕雲播雨。

 

 _MG_2951.JPG照片 907.jpg  

 

外牆掛有許多匾額,這些都是信徒還願的。

 

_MG_2946.JPG 

 

據說,佛、菩薩本來是不看戲的,可是五爺喜歡看戲,

 

故在龍王殿對面修建一座戲臺,這是五臺山一座唯的戲臺,專門給五爺唱戲。

 

_MG_2948.JPG

 

這點就跟台灣的廟宇文化很像。

 

照片 905.jpg

 

照片 909.jpg

 

 

 

塔院寺原來是顯通寺的塔院,明代重修舍利塔後獨成一寺,

 

因院內有大白塔,故名塔院寺。 聳入雲天的大白塔,是寺內的主要標誌。

 

照片 912.jpg

 

大白塔始建於何時,目前已難以稽考。

 

《清涼山志》載,此塔在漢明帝以前就有了。

 

西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留下八萬四千個舍利子,

 

古印度阿育王用黃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,分佈於大千世界中。

 

這“慈壽塔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

照片 916.jpg照片 913.jpg 

 

釋迦牟尼舍利塔塔身狀如藻瓶,粗細相間,方圓搭配,造型優美。

 

塔頂蓋銅板八塊成圓形,按乾、坎、艮、震、巽、離、坤、兌等八卦地位安置。

 

塔頂中裝銅頂一枚,飾有垂簷三十六塊,每塊垂簷底端掛風鐘三個,

 

連同塔腰風鐘在內,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個。風歡鈴動,叮鐺作響。

 

IMG_2944.JPG

 

現在的大白塔,據專家研究,始建於元大德六年(1302年),

 

由尼泊爾匠師阿權尼哥設計建造,將以前的慈壽塔置於大塔腹中。

 

IMG_2936.JPGIMG_2933.JPG

 

在塔院寺最具特色的就是藏族喇嘛到此朝聖,

 

他們虔誠在寺廟中朝拜的身影,會讓人彷彿又回到了西藏。

 

IMG_2970.JPG  

 

IMG_2942.JPG IMG_2960.JPG

 

造訪了許多寺廟,準備要告別五台山了,

 

回飯店整理行李,發現兩匹馬在窗外的河裡吃草。

 

照片 851.jpg 

 

離開五台山前我們又到同一家餐廳用餐,因為下午要直接開到石家莊,

 

所以要吃飽一點。午餐我們盡量點素菜…希望來得及…

 

 照片 846.jpg照片 844.jpg

 

照片 843.jpg照片 842.jpg

 

下山的景色也非常美,清澈的小河還有青翠的山巒。

 

這樣的景色讓告別也變得輕鬆起來。

 

IMG_2981.JPG

 

 IMG_2983.JPG   IMG_2975.JPG

 

我們以極快的速度下山,大約下午四點多就到達石家莊。

 

明天早上準備要登泰山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rs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