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CT7963.jpg

雍和宮位於北京東城區的雍和宮大街,是中國漢族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。

作為改變我對宗教思想理解的寺廟,雍和宮的重要性不在話下,所以我有必要慎重的撰寫此文.

不過作為一篇遊記,IRIS將著重在建築與歷史,對於藏傳佛教的談論將點到為止.

上圖是在正殿迎接我們的陽光,充滿著神秘與莊嚴.

 

PICT7923.jpg

門票是用CD製成,上面還有條碼用來通過剪票口的Bar code scanner

光碟片裡面則有雍和宮的介紹,這個點子不錯,幫了IRIS大忙了.

PICT7925.jpgPICT7979.jpg

進門後兩旁的銀杏樹相當高大,並且結實壘壘.雖然銀杏葉已經掉光,樹梢還是被果實染成黃色的.

看看銀杏的果實相當醜陋,還有相當不好聞的味道,但是撥開後卻是珍貴的白果,對婦科疾病很有用.

不過具有微毒性,聽說有人狂喀一袋白果就中毒送醫了,當地人建議一天吃七顆最好.

PICT7933.jpg PICT7932.jpg 

悠閒的午後,就連貓與鳥的對峙也絲毫感覺不到緊張,這是因為寺廟的關係嗎?

「貓應該只想跟鳥玩吧?牠應該也是吃素的!」我理所當然的說.

白先生說:「喇嘛是可以吃肉的,所以藏傳佛教的貓也是吃肉的.」

PICT7928.jpg  

康熙三十三年,康熙在內城東北爲皇四子胤禛修建了府邸。

該府最初稱“四爺府”或“禛貝勒府”,胤禛被封爲和碩雍親王後改稱雍王府。

PICT7964.jpg

1723年胤禛繼位,爲雍正帝。雍正帝遷入紫禁城後,於雍正三年將原雍王府升格爲行宮,並改名爲雍和宮。

雍正十三年,曾在宮內停放胤禛靈柩,爲此將主要殿宇覆瓦升格爲黃琉璃瓦。

看看黃琉璃瓦旁結滿了柿子的柿子樹,相當的色調相當協調.

PICT7984.jpg


在雍正帝在位時期,雍和宮的中路和西路即已作爲藏傳佛教上院使用,章嘉呼圖克圖活佛居住於此。

乾隆帝即位後,於乾隆九年將雍和宮中路和東路正式改爲藏傳佛教寺廟,將主要殿宇改爲佛殿,並爲寺廟賜名“噶丹敬恰林”。

1961年雍和宮被中國定爲地區全國重點寺院之一。更加完善的保護著個重要的歷史古蹟.

PICT7941.jpg

正殿:又稱雍和宮,原爲雍王府銀安殿。爲七間五進重簷歇山頂建築,殿前有月臺.

殿內供奉三世佛:藥師佛、如來佛和阿彌陀佛。東北角爲觀世音立像,西北角爲彌勒佛立像,兩側爲十八羅漢。

殿外院落有東西配殿四座,又稱“四學殿”,即講經殿、密宗殿、數學殿、藥師殿。

PICT7958.jpg

天王殿:在昭泰門內,單簷歇山頂建築。原爲雍王府正門,後改爲佛殿,內供彌勒佛、四大天王和韋陀。殿后院中有銅鼎、禦碑亭、銅須彌山、嘛呢杆。

   PICT7946.jpg      

萬福閣:位於法輪殿之後,原爲雍王府後罩樓。樓高三層,七間五進,重簷歇山頂,兩旁是永康閣和延綏閣。

PICT7971.jpg

三座樓閣之間有飛閣複道淩空連接,宛如仙宮樓闕,是唐朝至遼金時代佛教建築的典型風格,也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飛閣複道的僅存實例。

PICT7968.jpg

萬福閣內有一尊高26米(含地下埋入8米)、寬8米的彌勒佛站像,身體主體部分用整根白檀木雕成,爲六世達賴喇嘛進貢.

因為不能再裡面拍照所以只有拍到這張金氏世界紀錄紀念牌。

PICT7965.jpg

牌樓:位於雍和宮中路南端入口處,有牌樓三座,中央的牌樓爲三間四柱九樓,題額爲“寰海尊親”和“群生仁壽”牌樓南爲影壁。

兩側牌樓爲三間四柱七樓。樓柱原爲金絲楠木修建,日本佔領時期改爲水泥柱。牌樓北爲輦道,直通雍和宮正門昭泰門

 PICT7921.jpg

永佑殿:原爲雍王府內門,規制同天王殿。殿內供奉無量壽佛(即阿彌陀佛)、藥師佛和獅吼佛。

PICT7960.jpg

法輪殿:原爲雍王府寢殿,殿內佈局同紫禁城坤甯宮和瀋陽故宮清甯宮類似,即東半部爲居住空間,西半部爲薩滿教佛堂。

乾隆時期加以大幅改動,平面佈局改爲十字形,面闊七間,前後各出五間抱廈。

殿頂按照藏傳佛教傳統設有五座小閣,象徵須彌山的五峰。殿內正中蓮花臺上爲藏傳佛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銅像。

1954年,十世班禪和十四世達賴到北京時在此講經佈道。宗喀巴像背後爲木雕五百羅漢山,高近5米,長3.5米,厚30釐米,由紫檀木雕鏤而成,

上放置有五百尊由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鑄造而成的羅漢像。

PICT7976.jpg

在四周圍陳列著清朝時期寺廟內的佛像法器,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下面這尊大威德金剛擁抱著明妃的銅像

大威德金剛,梵名Yamāntaka 明妃 Vidyādharī, 藏文"羅浪雜娃”,象徵著藏傳佛教雙身修法的奧義。

明王代表慈悲,明妃代表智慧,其結合代表“悲智合一”,同時也暗示著“調伏”的涵義

藏密認爲大威德金剛是文殊菩薩的忿怒相,在無上瑜伽密法法系中,格魯派最注重的是勝樂金剛、密集金剛和大威德金剛三尊。

    PICT7974.jpg

大威德金剛具有九頭, 代表九種鎮魔的大乘經典。三睛,意爲千里眼,無所不見。居中頭爲黑色,表壓閻王,長兩水牛角,表示真俗二諦;

右三頭, 左黃、中青、右紅,象徵安靜、憤怒、權勢三德; 左三頭,左黑灰、中白、右灰,表示憤怒、清淨、死亡; 居中再上爲紅頭,象徵是吃人夜叉,名"慘怖";最高一頭爲黃色, 呈現文殊本像,象徵著慈善和平。

九面代表佛陀的九類教法。發上指爲趨向佛地之意。三十四臂,再加身、語、意表菩薩行的三十七道品,即爲四念住、四正勤、四神足、五根、 五力、七覺支、八正道。三十四手均持物,右手由上而下分別持: 高揚、月刀、白筒、杵、勾刀、標槍、月斧、劍、箭、勾刀、棒、人骨杖、法輪、金剛杵、椎、匕首、手鼓;左手自上而下分別持:象皮、人骨碗、天王頭、藤牌、鮮左腿、長繩、弓、人腸、鈴、鮮左臂、喪布、三尖矛、爐、顱器、人左臂、軍旗、黑布。

其十六條腿,壓閻王十六面鐵城,亦象徵十六空相。右八腿屈, 壓八天王,象徵物爲男人、水牛、黃牛、鹿、蛇、狗、綿羊及狐, 表示八成就;左八腿伸,壓八女明王, 象徵物爲鷲、梟、鴉、鸚鵡、鷹、鴨、公雞及雁,表示八自在清淨 。  

PICT7972.jpg

禦碑亭(又稱四體文碑亭),建於乾隆五十七年(1792)。亭內矗立一座高六米的巨大石碑,碑文用的是滿、漢、蒙、藏四種文字,

記述了藏傳佛教的歷史和乾隆皇帝對待藏傳佛教的策略。漢文部分係乾隆御筆。

PICT7957.jpg    

本文相關專業文章部分取材自百度百科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53070.htm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rs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